主題3 柏拉圖 (Plato, 427-347 B.C.)

柏拉圖(Plato, 427-347 B.C.)

  • 二元世界觀:世界分為觀念界現象界。主治主義,強調理性
  • 觀念界存在的是實體,是永恆、客觀、絕對的共相(共相世界),必須運用高度理性才能加以認識。
  • 現象界存在的是現象,乃暫時、相對的殊相(現象世界),是運用感官即可認識的世界。
  • **觀念界與實在界的關係:**實在界之複雜事物是觀念界事物分受而來的,故實在世界的同類事物在某種程度尚有其共同性,將這些共同性抽繹出來直至理念層級即是觀念的原本。
  • 洞穴隱喻
    • 柏拉圖以洞穴引喻他對真理、知識的看法。他把世界分為觀念界與現象界,而不變的知識存在於觀念界。眼前的世界是現象界,洞穴中所見之光影甚至洞穴外的真實事物都不是真的知識。太陽在這隱喻中代表的是內在的觀念,是真理和善,也是人最終的理想與追求,沒有這種觀念,人就無法辨識出外在世界的事物。
  • 柏拉圖認為教育的功能在於,培養統治人民的哲學家皇帝
  • 教育主張主智主義:柏拉圖將人性分成三等分
    • 位於頭部是理性
    • 位於胸部是情感意志
    • 位於腹部的則是慾望
  • 因此,人出生便具備不同特質,可分三類:
    • 教育即在區分不同特質的人並使之適任其所,這也正式柏拉圖所提出的社會正義。
  1.  金質人:理性高的人,屬於統治者階級,經由教育練可成為國家官吏 (理性最高者,能直透最高理性的善,是國家最佳的領導人選,即是哲學家皇帝)
  2. 銀質人:情感意志堅強者,可成為捍衛國家、保護家園的戰士。
  3. 銅質人:慾望強的人,適合農工生產。
  • 柏拉圖的教育計畫
    • 男女教育機會均等:統治者不限於男人或女人,男子的訓練方式同樣適用於女人。男女早期都接受音樂及體育教育,健全身體寓於健全心理,是以體育與音樂教育都極為重要,必須加以注重。
    • 淘汰教育:在理想國中的公民未滿十八歲都應接受軍事訓練,無法通過淘汰進入農工商階段(銅)。第二次淘汰則為軍士,以捍衛國家(銀);第三次淘汰留下的可成為官吏,而其中識見最廣博、能力最強者,即成為哲學王來治理整個國家(金)。---理想國(Utopia)
  • 柏拉圖理念的優缺
    • 優點:1.理想國和社會正義說指引西方後代教育的發展動向。 2.創見一分人才教育計畫,男女教育機會均等淘汰教育的必要性。
    • 缺點:1.空中樓閣式的教育計畫欠缺具體施行的方法。 2.教育想法大部分均過於理想化而容易流於烏托邦式的幻想。
  • 辦學場所:學院(Academy)

arrow
arrow

    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